Created At: [[2024-12-19]]
我的第一篇休学“创业”笔记其实是发布在小红书的,内容就是一张截图就能放下的东西。当时没有多想,就是觉得,我如果想要做一款个人效率软件,未来很好的一个用户来源可能是小红书。所以我大概需要经营一下小红书,就这样开始了。说实话,有点荒谬,属于一拍脑袋就开始做的事情。
![[20241219222128.jpeg]]
写了一天,就开始思考:我要不要把这个顺带也更新到微信公众号?横竖写了也是写了,为什么不干脆更新一下呢?于是第二天,我拿出笔记本,开始在 Obsidian 里认真写了一篇笔记。
我没有意识到的一点是,因为我觉得这篇文章会被发表在微信公众号上,我的潜意识里,我开始针对微信公众号这个平台进行写作。所以,当这样的内容被放在小红书上,其实就变得很不合适。事实上,如果我们去研究一下[[0003. 自己给自己写 OKR,同学你好,咱们对齐一下|前一篇笔记]],不难发现,它确实有一些太生涩了。更多的是一种自我的表达,aka 装逼。所以,我是写得很爽,但是却并没有很在意观众看的爽不爽。而这样的内容,放在小红书这样的短平快的平台上,其实是很难获得阅读、也很难被读完的。
进一步,如果我们去仔细分析一下小红书和公众号,前者其实做的是一个**以评论为主的社群**。没有人喜欢你的高谈阔论;相比较这个,大家更喜欢发表自己的观点。微信公众号的评论区往往没有那么重要,**但是对于很多用户来说,打开小红书的第一件事,往往就是直接去它的评论区**。小红书的社交属性在这一个层面上,是比微信公众号要强很多的。**小红书更侧重话题度,而微信公众号更侧重深度**。
*题外话,闲扯两句。当我说我要做小红书的时候,被身边的一个好朋友喷了。确实,我最近在戒视频,也很长时间手机上没有小红书——我很讨厌过着被算法和碎片化信息支配的生活。但是,当我们认真去做一件事的时候,我们必须放下自己的好恶而去认真学习。作为一个创业者,我们往往会带入一种优越感,更有 “深度” 的内容是更好的——作为一个读者可以这么想,但是作为一个创业者不能。话题度和深度都有其自然的价值,我们要的是把自己的 ego 放的很低、把鼻子贴在地上去寻找机会,而不是带着优越感去做事情。*
回到正题上,这么一看的话,如果要认真经营的话,小红书就必须得和公众号单独经营。这两者的讲的内容可以相似,但是不能重合。所以,在今天,我就采取了区别对待这两个平台的策略。小红书上,我尝试抛出了一个“暴论”:“熬夜 = 不努力”,同时增加了投票,希望能引起更多的话题度。虽然这一次的效果未必好,但是我觉得如果想要做起来小红书的话,这或许是一个正确的方向。
![[20241219234311.jpg]]
可是,当我这么思考的时候,我不得不给自己按一个暂停键。我觉得如果这么认真地去同时做小红书和公众号、甚至未来我想做的长视频和播客,那么我可能会在内容上消耗大量的时间。**我不是一个媒体行业的创业者,我是一个软件创业者。做媒体的目标是为了服务后者,但是如果在做媒体上消耗了大量的时间,这反而会造成一种本末倒置。**
暂时不知道怎么办,先写这么多。